一季度全省“四上”单位中高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9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68次

  

    一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省以高新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动能逆势上扬,单位数量快速增长,行业覆盖范围拓宽,发展潜力积蓄释放,高新企业正在成为 “四上”单位增长的“新引擎”,为全省经济总体稳定和逐步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高新企业发展也还存在数量占比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均衡发展不够等问题,需引起重点关注。

    一、高新企业单位变动情况

    (一)高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一季度末,全省41641家“四上”单位中,高新企业4229家,占全部“四上”单位的10.2%,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增加1192家,增长39.2%,增速高于“四上”单位33.5个百分点;对“四上”单位数量的增长贡献率为52.8%,同比提高20.4个百分点。

    (二)行业覆盖范围拓展

    高新企业覆盖范围广,分布在15个行业门类,69个行业大类,659个行业小类中。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航空运输业、餐饮业实现了高新企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高新企业中,第二产业3698家,同比增加1060家,增长40.2%,比重达87.4%;其中,制造业3463家,增加976家,增长39.2%,对高新企业的增长贡献率为81.9%。第三产业531家,增加132家,增长33.1%,占12.6%,对高新企业单位数的增长贡献率为18.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数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分别为30.5%、29.8%;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数增长较快,增速均在80.0%以上。

表1  一季度末 “四上”高新企业分行业情况

                                                            单位:家

 

2020年一季度末

2019年一季度末

增减量

增速(%)

第二产业

3698

2638

1060

40.2

 采矿业

34

20

14

70.0

 制造业

3463

2487

976

39.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7

25

12

48.0

 建筑业

164

106

58

54.7

第三产业

531

399

132

33.1

 批发和零售业

91

59

32

54.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8

15

13

86.7

 住宿和餐饮业

5

0

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58

142

16

11.3

 房地产业

3

2

1

5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

16

14

87.5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62

122

40

32.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6

14

2

14.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

6

0

0.0

 教育

4

2

2

100.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7

12

5

4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

9

2

22.2

    (三)私营企业增速领跑

    高新企业中,内资企业比重高、增长快。一季度末,高新企业中内资企业达4091家,占96.7%,同比增长41.2%,增速分别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高50.1个、33.0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比重达71.9%,增长46.8%,比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快49.8个、17.5个、16.9个百分点。

表2   一季度末 “四上”高新企业分登记注册类型情况

                                                    单位:家

 

2020年一季度末

2019年一季度末

增减量

增速(%)

合计

4229

3037

1192

39.2

内资企业

4091

2897

1194

41.2

  国有企业

32

33

-1

-3.0

  集体企业

4

0

4

      -

  有限责任公司

848

656

192

29.3

  股份有限公司

265

204

61

29.9

  私营企业

2940

2003

937

46.8

  其他企业

2

1

1

10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72

79

-7

-8.9

外商投资企业

66

61

5

8.2

    (四)小微型企业增长快

    一季度末,全省高新企业中,大型企业217家,中型企业818家,两者合计占高新企业的比重为24.4%,比同期“四上”单位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高5.6个百分点。小微型高新企业3194家,占75.6%,同比增加953家,增长42.5%,增速比“四上”单位小微型企业快37.9个百分点。

    (五)“长株潭”地区积聚发展成效显现

    一季度末,长株潭地区拥有高新企业2181家,占全省“四上”高新企业的比重达51.5%,集聚发展成效明显。其中,长沙1434家,同比增长22.3%;株洲、湘潭分别为431家、315家,分别增长40.8%、49.3%。分行业看,制造业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服务业中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发展较好。

表3   一季度末 “四上”高新企业分地区情况

                                                  单位:家

 

2020年一季度末

2019年一季度末

增减量

增速(%)

单位数

比重(%)

单位数

比重(%)

长沙市

1434

33.9

1173

38.6

261

22.3

株洲市

431

10.2

306

10.1

125

40.8

湘潭市

315

7.4

211

6.9

104

49.3

衡阳市

224

5.3

149

4.9

75

50.3

邵阳市

169

4.0

103

3.4

66

64.1

岳阳市

313

7.4

212

7.0

101

47.6

常德市

265

6.3

182

6.0

83

45.6

张家界市

51

1.2

32

1.1

19

59.4

益阳市

214

5.1

142

4.7

72

50.7

郴州市

192

4.5

139

4.6

53

38.1

永州市

176

4.2

110

3.6

66

60.0

怀化市

211

5.0

123

4.1

88

71.5

娄底市

165

3.9

115

3.8

50

43.5

湘西自治州

68

1.6

40

1.3

28

70.0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有待壮大

    全省高新企业单位数占“四上”单位的比重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然不高,每十家“四上”单位中,仅有一家高新企业,服务业比重更低,仅为6.6%。高新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占比呈下降趋势。一季度末,高新企业大中型企业单位数增长30.0%,较小微型企业慢12.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一季度末,全省高新企业中,第二、三产业单位数分别为3698家、531家,二、三产业结构比为87.4:12.6,第三产业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4.4%。而全部“四上”单位中,二、三产业单位数结构比为46.6:53.4,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新企业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区域发展分化明显

    全省一半以上的高新企业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他地区发展明显不足。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洞庭湖地区高新企业数分别为592家、664家、792家,占全省高新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4.0%、15.7%、18.7%,均低于20%。虽然这三个地区“四上”单位数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0.6%、22.0%、21.9%,但高新企业占“四上”单位的比重低,分别为6.9%、7.3%、8.7%,分别比长株潭地区低7.9个、7.5个、6.1个百分点(长株潭地区高新企业占“四上”单位的比重为14.8%)。

    三、对策建议

    (一)抓好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抓好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好高技术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规模产业化,并对其它产业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二)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造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促进企业以研发机构为载体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创新团队和科技型企业家,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级有关重大科技和产业发展项目;给予企业技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补助;放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扣除比例等,引导更多的企业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制定培育方案,提供帮扶指导

    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案。强化宣传,解决企业申报热情不高、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建立高新企业培育库,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开展针对性的帮扶指导,为企业在研发费用辅助账设置、知识产权创造和受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使企业按高企标准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