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3日

来源:企业减负

阅读:244次

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先导作用,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我省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工业方向发展,加快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立足湖南制造优势产业与品牌基础,抢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市场引领、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协同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加强产业链协作,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工业互联网领军地区,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
到2020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演进。家居、服装等行业重点企业推广个性化定制,大中型企业逐步转向服务型制造,小微企业加快普及电子商务,以工业互联网为特色的知名企业和品牌茁壮成长,众创研发、众包设计加快发展,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基于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和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培育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的云制造服务平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互联共享、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共创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更具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智能化的技术产品,着力培育新产品
坚持自主开发与协同研发相结合,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信息系统,培育壮大软硬件一体化智能装备与产品,积极开发软硬兼备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
  1、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和工业信息系统
——开发产品研发类、经营管理类、协同平台类、故障诊断类、智能控制类、模块化嵌入式类等工业软件产品和相关工具,形成一批数字设计与虚拟仿真、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业务协同与流程再造等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加强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智能装备中的集成应用,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加快推进我省优势装备和产品的智能化改造,发展具有智能感知、远程诊断、实时监控、在线处置等功能的网络化产品。
  2、大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卫星导航等车载智能终端及位置服务产品,面向电动汽车发展需求,发展高性能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锂电池制造检测自动化系统及信息化系统,推动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设立跨界交叉的创新平台。
——培育发展具有联网功能的家用自我诊断和个人健康监控穿戴设备等智能医疗产品,推动可穿戴健康产品、健康检测仪器在远程医疗、数字化医疗、专家会诊等领域的应用,搭建健康医疗信息平台。
——鼓励传统家居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大力开发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数字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不断提升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创造新的消费市场空间。
——支持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发展和推广图像精准识别等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安防产品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二)加快构建网络化的生产经营体系,着力培育新模式
深化移动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形成完善的基于个性化定制需求的企业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等。
  1、加快构建网络化的创新体系
——培育壮大企业内部众创。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内部资源平台化,通过积极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投资员工创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设计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和机构搭建集成设计工具、仿真系统和海量数据资料的创新设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与工业设计中心向社会开放研发设计、实验测试等创新资源,大力发展网络协同研发、网络众包设计等新产业,提高企业创新设计水平。
  2、加快构建网络化的生产体系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跨界融合,以移动互联网为纽带,实现设备、加工对象、生产线、制造系统、产品、供应商、人之间的智能互联,培育发展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线上线下(O2O)、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鼓励企业采用自动识别、在线监控诊断、自动报警、数据挖掘等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制造执行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及数字化控制系统,推进工业无线传感网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实现生产工程的实时感知、智能联网、智能处理、质量追溯、远程诊断、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3、加快构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鼓励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等应用和系统集成,促进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产品来源网上查证与去向追溯。加快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深入应用,发展在线检测、在线诊断、在线控制和产品质量认证,提升质量精确管控水平。
  4、加快构建网络化的营销体系
——全面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推进大型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力发展网络品牌,加快建立与本地产业特色相适应的工业品网络零售和分销体系。
——鼓励消费品制造企业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APP应用等平台,积极探索粉丝经济、个性化推送、基本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移动O2O等多样化营销模式,增强用户粘性,扩大口碑影响。
——推动钢铁、冶金、石化等大宗工业品制造企业,通过第三方行业垂直平台和产业链合作模式进行采购和销售,提升企业与市场的对接能力,倒逼企业以销定产,化解过剩产能。
——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开展用户消费行为分析,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推动企业借助大数据等实现与用户精准互动,实现定制化、柔性化生产。
——发挥移动互联网无缝衔接用户和市场的优势,建设线下品牌集成体验店,强化用户体验,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广泛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挖掘的新媒体品牌推广、网络精准营销以及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体验式营销。
  5、加快构建网络化的服务体系
——鼓励工程机械、交通装备、电力、石化等生产企业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传输、设备运行实时监控、故障预测与诊断、健康状态评价等远程主动运维服务,提高生产安全与生产效率,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产品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促进企业由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支持智能终端、工控系统等制造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建运营服务平台,延伸企业价值链。
(三)统筹建设平台化的生产服务体系,着力培育新业态
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媒体平台、应用平台、社交平台、支付平台,力争实现互联网平台经济跨越发展。
  1、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
——鼓励推进网络平台众创。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设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搭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众创空间,加强创业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等通过网络平台将部分设计、研发任务分发和交付,推动产品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创新。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广泛征集用户创意,促进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实现万众创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动。
——大力实施制造运维众包。支持有能力的大中型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满足大规模标准化产品订单的制造需求。鼓励中小制造企业通过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运维体系。
  2、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平台产业
——结合我省实体产业优势,鼓励建设制造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与制造企业合作,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和服务链体系。在原材料领域,重点培育煤炭、石油、钢铁、有色、稀土等生产要素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消费品领域,鼓励纺织、家电、食品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占领终端消费市场;在工业品领域,发展机械、化工、轻工等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加快构建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外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电商软件开发、美工摄影、咨询调查、网站建设、代运营、信息系统集成等服务;推动互联网支付、数字认证和电子合同应用。支持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电子商务应用解决方案。支持专业代运营机构承接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鼓励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培育优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支持大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平台,提高网上集中采购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平台转化。
  3、协同发展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平台产业
——建设制造企业智能仓储和物流系统。支持制造企业和工业物流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定位系统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物流和仓储服务平台,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等新技术应用,提升仓储物流自动化水平。
——培育供应链平台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和产品消费全过程识别和跟踪,打造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高度融合的智慧物流产业链。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全面引入供应链管理,鼓励中小企业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合作。重点在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开展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上下游供应商无缝对接。
  4、加快培育面向制造业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服务
——开展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服务,推动建立“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工业大数据集成应用与数据挖掘服务,鼓励建设第三方大数据平台,面向制造企业提供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等新型服务。
——围绕重点制造行业建立移动互联网推广服务平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加快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发展物联网服务运营、物联网软件和技术服务,围绕M2M(机器对机器)业务,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挖掘服务。
——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5、大力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金融服务
发挥互联网金融参与度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操作便捷的优势,支持利用互联网对工业企业生产、运营及创业资金进行高效融通和精准匹配。重点支持供应链金融、众筹孵化等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产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发展,打造面向制造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宽领域、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
  三、示范工程
(一)中小企业应用普及工程
开展中下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示范工程。筛选一批优质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和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商,组织开展全省“特色县工业电商推广”活动,由优选出来的服务商、知名网络服务机构,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知识普及和技术应用专业辅导,加强与中小企业对接,帮助中小企业建设网站,为中小企业提供优化运营模式等整合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全网营销提供技术、营销、物流、客服等全方位的支持和咨询服务,鼓励服务商通过全面托管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业务实现“一条龙”代运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O2O)模式开展电子商务。
(二)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工程
开展大型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集成创新示范。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推动电子商务和内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协同创新,推进企业间网上协同研发、设计和制造,增强产业链商务协同能力,提高从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分销配送、售后服务、再制造直至报废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支持骨干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完善企业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基础设施,增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三)特色集群融合对接工程
开展移动互联网与特色产业集群融合对接示范工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积极引导轨道交通、机械装备等行业培育特色化、专业化云平台,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与智能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依托重点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鼓励特色产业集聚地区依托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园区),强化电商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的集聚发展,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实现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促进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对接。注重智能制造产业链垂直整合,通过“项目-人才-基地”的长期支持,增强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
(四)工业园区智慧支撑工程
   围绕智能制造的需求,面向工业产业集聚区、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规划布局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功能区,完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提高企业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有效利用园区资源、数据资源和渠道资源,完善无线传感网、行业云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通过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引导园区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局。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等园区智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带动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升级。
四、保障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
  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统筹推进移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对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级经信部门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相关工作部署,搭建移动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合作促进平台,强化沟通协调,统筹政策和资金等资源,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二)强化示范推广
  选树一批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移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对接”示范园区、示范平台、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投资,鼓励企业使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产品智能化、生产经营网络化、生产服务平台化,及时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有序推进全省制造业互联网发展。
(三)强化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充分用好省政府关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他相关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各市州、县(市、区)要制定支持移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对接的配套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及时总结各领域如何对接成效突出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我省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强化市场对接
  培育扶持为融合对接提供咨询评估、人才培训、市场拓展,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支持的服务机构。鼓励本省软件服务企业、系统集成商和工业企业牵手对接。不定期举办供需对接交流会,密切行业内和行业间学习交流。
(五)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移动互联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加强工业企业移动互联网人才培训,针对我省工业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实际,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协会、产业联盟的作用,大力拓宽培养培训渠道,分层开展移动互联网知识普及和应用业务培训,着力造就一批移动互联网研发人才、应用人才和营运人才等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六)强化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扩展延伸现有互联网安全监管措施,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业务特点探索针对性更强的监管手段。结合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评估机制。支持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开发工业控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关键产品,制定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技术标准,集成制造国产化的安全控制器及配套产品,打造安全可靠的分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高安全保障能力。